|
新闻链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31日通报,我国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已有三人感染,两死一重伤,目前国内尚无针对性疫苗。
孔夫子云:食色性也!把食摆在第一位,且还有民以食为天的俗谚,可见食在人们生活中居首要地位。饿着肚子其他一切东西都是空谈,腹中无粮,底气也就跟着不足,填饱肚子由此成为重中之重。然而在如今“禽流感”再度肆虐的情况下,自然需要慎重,由此与诸位同乐群的兄弟姐妹们分享下如何从饮食方面将禽流感剔除出生活。
不过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也说明,管住一张嘴的重要性,春季本就是禽流感高发期,当下H7N9禽流感再度拍马赶到,虽然不是曾经的H5N1,但似乎近些年国人已经给各种流行性病毒折腾得神经过敏,更是在饮食上噤若寒蝉,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俨然就要吃斋念佛了。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禽流感而成为惊弓之鸟,这是典型的杞人忧天杯弓蛇影心理作祟,只要科学合理饮食,将一切从源头杜绝,避免病从口入,生活依然是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第一,切勿谈“鸡”色变。关键点:勿惧。
“H7N9禽流感袭来,目前两死一伤,国内尚无针对性疫苗”,如此新闻出来,对于很多看新闻只看标题与开头的人而言,无疑等同于扔了颗炸雷,似乎就不敢吃鸡鸭了,立马谈“鸡”色变。这种战战兢兢心理绝非正确,因为目前尚未发现食用鸡肉、鸡蛋之后,间接感染禽流感的病例,禽流感病源一般都是在鸟禽类中传播,人和鸟禽类密切接触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才会造成感染,而非使用,因此大可不必戒了,否则上海黄浦江漂死猪,四川河里漂死鸭,还有疯牛病等,难道从此都要吃素?显然不是!
第二,正规途径购买原料。关键点:正规。
当然目前尚无食用鸡肉、鸡蛋之后间接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但是很少民众还是担心一不小心就购买到了“流感鸡”或“流感蛋”,这就需要在购买途中进行避免。从正规途径进行购买家禽原料无疑是提前上保险,尽管图方便贪便宜是很多家庭主妇的真实写照,但是在街头小贩集市上购买,由于没有正规管理与卫生保障,很容易买到病鸡和带传染源的食品,因此呼吁更多去往正规的商场和超市选购鸡肉和鸡制品。
第三,烹饪禽类宜熟忌生。关键点:宜熟。
中国的烹饪煎炒烹炸闷溜熬炖不一而同,太多的菜系造就太多的烹饪方法,但是在目前预防禽流感的大环境下,依然提倡在烹饪禽类时多采用炖这一处理方式,因为烹饪禽类宜熟忌生。绝对不提倡急火猛炒,虽然生活节奏催促人们必须加快速度,但是有时冰冻的鸡肉还没有完全化开,用急火很难炒透,也就容易引发疾病。禽流感病毒的不耐热性是关键,一般只要以56℃度加热3小时、60℃加热30分钟和100℃加热1分钟均可。据研究表明慢火长时间炖制可以杀灭鸡肉中的有害病菌,许多病菌在70℃以上即难以存活,如果在100℃以上高温中炖上20分钟至45分钟,即可达到防病的安全饮用标准。
第四,杜绝吃生鸡蛋谬论。关键点:忌生。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一直困扰着人类,但是忌惮的营养价值之高却是不争的事实,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和卵磷脂,成为很多妈妈清早必须逼迫孩子吃一个蛋的早餐必备。然而在很多民间的谣传当中,生吃鸡蛋的谬论同样每每上演,并美其名曰这样不会因为高温加工而破坏鸡蛋的营养,其实这是绝对不健康的饮食典范,因为鸡蛋从母鸡产蛋过程,及至之后的运输和销售等流通环节都容易受到污染,如果不通过蒸炒煮等手段加工杀灭细菌病毒,病从口入也就不远了。
第五,荤素搭配蔬果必备。关键点:荤素。
虽然张悟本的生茄子绿豆水已经被证明是虚假养生宣传,鸡鸭鱼肉是生活享受,但是一味吃肉绝非正道,荤素搭配才是王道,这不仅是生活中应有的饮食规律,同时也能够极大程度避免禽流感。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均衡,也才能增强人体对禽流感的免疫力,日常饮食当中可以更多食用五谷杂粮补充维生素,摄取足够抗氧化剂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当然无污染的绿色蔬果是首选,其中深色蔬菜甜椒、番茄、红萝卜等,以及具有抗癌作用的菇类都是餐桌上应该必备的常见颜色,而非只知鱼肉,不知绿色。
当然以上这些饮食建议绝非仅仅只是为了防止禽流感病毒肆虐,而是生活当中应该一而贯之坚持的饮食理念,毕竟一个禽流感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但却经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其他各种病毒隐患,而一切的关键依然还是“管住嘴”,只要杜绝了“病从口入”,禽流感也就仅仅只是浮云,迟早得烟消云散。 |
|